首页 独家 > 正文

中国发布丨“二阳”了,咋办?

2023-05-19 17:32:55 中国网      2023-05-19      作者:彭瑶     责任编辑:彭瑶

中国网5月19日讯(记者 彭瑶)北京市民蔡女士“二阳”了。5月17日,抗原试纸显示弱阳,次日再次检测时,很快测出阳性。此次再感染新冠病毒,距离其首次感染的时间,恰好6个月。


(相关资料图)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5月5日发布的《预先计划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国广东省,2022年12月至2023月1月》研究结果显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多月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明显增加。

幸好,尽管大多数再次感染的病例都有症状,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

“在确定‘二阳’前,感觉嗓子很干,伴有疼痛和痒的症状,会有干咳,早晨症状会更明显一些。我的家人也出现了嗓子干、痒、痛的情况。”蔡女士说,最近“二阳”的患者很多,因为天天在单位办公,人员较为密集,担心自己的症状具有传染性波及同事,所以及时测试,尽早止损。

蔡女士的第二次感染并非个例。因XBB系列变异株持续输入、人群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多等,近来,“二阳”人群持续增多。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输入病例中占比达95.6%,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流感季逐渐过去了,相对来说近两周新冠患者接诊人数确实要比之前多了。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一阳”,“二阳”占比约为一成多一点。“一阳”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二阳”患者大多是20岁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这可能与他们社会活动较频繁有关。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最近接诊的发热病人,相比一个月前也有所增加。“新冠阳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轻症。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

“目前我主要的症状集中在上呼吸道,略微有些头晕、乏力,其他都还好。‘一阳’时症状较为明显,有高热、上呼吸道症状、浑身酸痛、乏力等,且持续时间较长。”蔡女士说,与“一阳”相比,此次“二阳”明显要“轻松很多”。“周围朋友、熟人里听说也有一些再次感染的,但整体感觉并不是太多。症状都因人而异,有的症状轻一些,有的则和第一次感染时没有太大差异,也会出现高热、浑身酸痛的情况。”

蔡女士告诉记者,去年第一次感染时,家里药品准备不充分,全家同一时间出现高热,自己特别担心家中老人和孩子。但这次面对“二阳”非常淡定,“首先身体具备一些抵抗力,症状也不重,无论从用药、还是后期预防上都有了一些经验,同时心理上也不惧怕这个病毒。”

李侗曾表示,“二阳”患者由于体内还存在抗体,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即使感染症状也相对较轻。嗓子没那么疼、咳嗽没那么剧烈,病程也相对较短,“一阳”一般5到7天恢复,“二阳”一般3到5天恢复。

尽管大部分患者都是轻症,但有脆弱人群的家庭也不应掉以轻心。胡必杰提示,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据了解,在再次感染的患者中,有完成了三针疫苗的人群。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打过三针疫苗以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其抗体水平很高,对后面出现的新的变异新冠病毒仍然有一定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打了三针疫苗后还是阳了的情况,“这是这次病毒的一个特征,我们这次防控碰到了一个传播速度最快的病毒。但打过疫苗和没打过疫苗的人群,感染时发生重症的比例不一样,国际上对这方面有共识。”

就预防问题,记者注意到,多名专家近日对媒体表示,当前,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依然是预防新冠病毒及各类传染病的科学方式。一些专家还表示,在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密集场所,建议要戴好口罩。

(编审:魏婧)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